This page looks best with JavaScript enabled

linux下常见的系统问题分析 - cpu上下文切换

 ·  ☕ 12 min read

cpu 上下文切换

在每个任务运行前,CPU 都需要知道任务从哪里加载、又从哪里开始运行,也就是说, 需要系统事先帮它设置好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PC)。

CPU 寄存器,是 CPU 内置的容量小、但速度极快的内存。而程序计数器,则是用来存储 CPU 正在执行的指令位置、或者即将执行的下一条指令位置。它们都是 CPU 在运行任何 任务前,必须的依赖环境,因此也被叫做 CPU 上下文

CPU 上下文切换,就是先把前一个任务的 CPU 上下文(也就是 CPU 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保存起来,然后加 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新位置, 运行新任务。

而这些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并在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次加载进来。这样就能保证任务原来的状态不受影响,让任务看起来还是连续运行。

根据任务的不同,CPU 的上下文切换就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场景,也就是进程上下 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以及中断上下文切换

进程上下文切换

Linux 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分别对应着下图中, CPU 特权等级的 Ring 0 和 Ring 3。

  • 内核空间(Ring 0)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

  • 用户空间(Ring 3)只能访问受限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必须通过系统 调用陷入到内核中,才能访问这些特权资源。

image-20191101104246785

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进程既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进程在 用户空间运行时,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陷入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当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 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 open() 打开文件,然后调用 read() 读取文件内容, 并调用 write() 将内容写到标准输出,最后再调用 close() 关闭文件。

那么,系统调用的过程有没有发生 CPU 上下文的切换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CPU 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接着,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 CPU 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

而系统调用结束后,CPU 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 续运行进程。所以,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 CPU 上下文切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 不会切换进程。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不一样的:

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

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

所以,系统调用过程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而不是上下文切换。但实际上,系统调用过 程中,CPU 的上下文切换还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进程上下文切换跟系统调用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括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括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的状态。

因此,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时多了一步: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 CPU 寄 存器之前,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栈等保存下来;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 还需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

如下图所示,保存上下文和恢复上下文的过程并不是“免费”的,需要内核在 CPU 上运行 才能完成。

image-20191101104824099

那么,进程在什么时候才会被调度到 CPU 上运行呢?

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时机,就是进程执行完终止了,它之前使用的 CPU 会释放出来,这个时 候再从就绪队列里,拿一个新的进程过来运行。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场景,也会触发进程调 度,在这里我给你逐个梳理下。

  • 其一,为了保证所有进程可以得到公平调度,CPU 时间被划分为一段段的时间片,这些时 间片再被轮流分配给各个进程。这样,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了,就会被系统挂起,切 换到其它正在等待 CPU 的进程运行。

  • 其二,进程在系统资源不足(比如内存不足)时,要等到资源满足后才可以运行,这个时 候进程也会被挂起,并由系统调度其他进程运行。

  • 其三,当进程通过睡眠函数 sleep 这样的方法将自己主动挂起时,自然也会重新调度。

  • 其四,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运行时,为了保证高优先级进程的运行,当前进程会被挂 起,由高优先级进程来运行。 最后一个,发生硬件中断时,CPU 上的进程会被中断挂起,转而执行内核中的中断服务程 序。

了解这几个场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旦出现上下文切换的性能问题,它们就是幕后凶 手。

线程上下文切换

线程与进程最大的区别在于,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 说白了,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度,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 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

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

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这些资源 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

另外,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这么一来,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其实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 第一种, 前后两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此时,因为资源不共享,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 下文切换是一样。

  • 第二种,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此时,因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所以在切换时, 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的切换消耗更少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中断上下文切换

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事件。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跟进程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所以,即便中断过程打断 了一个正处在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 态资源。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需的状态,包括 CPU 寄存 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参数等。

对同一个 CPU 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会与

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同样道理,由于中断会打断正常进程的调度和执行,所以大部 分中断处理程序都短小精悍,以便尽可能快的执行结束。

另外,跟进程上下文切换一样,中断上下文切换也需要消耗 CPU,切换次数过多也会耗费大量的 CPU,甚至严重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当你发现中断次数过多时,就需要注 意去排查它是否会给你的系统带来严重的性能问题。

小结

总结一下,不管是哪种场景导致的上下文切换,你都应该知道:

  1. CPU 上下文切换,是保证 Linux 系统正常工作的核心功能之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 特别关注。
  2. 但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 CPU 时间消耗在寄存器s、内核栈以及虚拟内存等数据的保 存和恢复上,从而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导致系统的整体性能大幅下降。

排查思路

过多的上下文切换,会把 CPU 时间消耗在寄存器、内核栈以及虚 拟内存等数据的保存和恢复上,缩短进程真正运行的时间,成了系统性能大幅下降的一个 元凶。

vmstat 是一个常用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也常用来分 析 CPU 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

vmstat - Report virtual memory statistics

1
2
3
4
5
6
$ vmstat 5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153124 477648 4461016    0    0    13    88   66   21 11  7 81  0  0
 2  0      0 150100 477656 4461292    0    0     0    46 6617 22885 10  8 82  0  0
 0  0      0 151764 477664 4461712    0    0     3    69 7104 24700 13  8 79  0  0

cs(context switch)是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in(interrupt)则是每秒中断的次数。

r(Running or Runnable)是就绪队列的长度,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 数。

b(Blocked)则是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

vmstat 只给出了系统总体的上下文切换情况,要想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就需要使用 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pidstat 了。给它加上 -w 选项,你就可以查看每个进程上下文切换的 情况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man pidstat
pidstat - Report statistics for Linux tasks.

--human
              Print sizes in human readable format (e.g. 1k, 1.23M, etc.)   The  units  displayed  with
              this  option  supersede  any other default units (e.g.  kilobytes, se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metrics.

-p { pid [,...] | SELF | ALL }
              Select  tasks  (processes)  for  which statistics are to be reported.  pid is the process
              identification number. The SELF keyword indicates that statistics are to be reported  for
              the  pidstat  process itself, whereas the ALL keyword indicates that statistics are to be
              reported for all the tasks managed by the system.
           
-r     Report page faults and memory utilization.
-s     Report stack utilization.
-u     Report CPU utilization.
-w     Report task switching activity
1
2
3
4
5
6
7
8
9
$ pidstat -w  5
Linux 4.15.0-66-generic (tux-pc) 	11/01/2019 	_x86_64_	(4 CPU)

02:54:02 PM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02:54:07 PM     0         1    123.11      3.78  systemd
02:54:07 PM     0         7     13.15      0.00  ksoftirqd/0
02:54:07 PM     0         8    110.56      0.00  rcu_sched
02:54:07 PM     0        10      2.19      0.00  migration/0
02:54:07 PM     0        11      0.40      0.00  watchdog/0

这个结果中有两列内容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个是 cswch ,表示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另一个则是 nvcswch ,表示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这两个概念你一定要牢牢记住,因为它们意味着不同的性能问题:

所谓自愿上下文切换,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I/O、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

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则是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被系统强制调度,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大量进程都在争抢 CPU 时,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案列分析

工具安装

1
apt install sysbench sysstat

操作分析

运行sysbench,模拟系统多线程调度瓶颈

1
2
# 以 10 个线程运行 5 分钟的基准测试, 模拟多线程切换的问题 2 
$ sysbench --threads=10 --max-time=300 threads run

运行vmstat 查看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8  0      0 379004 456304 4222652    0    0    13    89    9   62 11  7 81  0  0
 5  0      0 386404 456304 4222644    0    0     0    12 14286 868781 36 47 17  0  0
 7  0      0 386032 456304 4222644    0    0     0    56 12139 865242 31 49 20  0  0
 3  0      0 386212 456304 4222688    0    0     0     0 13757 897720 34 50 16  0  0
 7  0      0 386992 456320 4222720    0    0     0   208 18265 787491 41 53  6  0  0
 6  0      0 387368 456320 4222728    0    0     0    32 12870 868634 37 50 13  0  0
 6  0      0 387368 456328 4222732    0    0     0   188 12065 815330 33 49 17  0  0
 1  0      0 390044 456328 4222744    0    0     0     0 3580 14729 11  3 86  0  0
 0  0      0 390068 456328 4223088    0    0     0    60 8652 35293 23 15 63  0  0
 1  0      0 389440 456336 4223204    0    0     0    40 5654 22385 24  7 69  0  0
 0  0      0 389964 456336 4223224    0    0     0    52 5597 20878 10  7 83  0  0

cs 快速上升,停止sysbench后,cs立刻下降,其它指标:

r 列:就绪队列的长度已经到了 8,远远超过了系统 CPU 的个数 2,所以肯定会有大量 的 CPU 竞争。

us(user)和 sy(system)列:这两列的 CPU 使用率加起来上升到了 100%,其中系 统 CPU 使用率,也就是 sy 列高达 84%,说明 CPU 主要是被内核占用了。

in 列:中断次数也上升到了 1 万左右,说明中断处理也是个潜在的问题。

继续分析是什么导致cpu占有率升高,使用工具pidstat进行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每隔 1 秒输出 1 组数据(需要 Ctrl+C 才结束)
# -w 参数表示输出进程切换指标, 而 -u 参数则表示输出 CPU 使用指标
$ pidstat -w -u 1
Average: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wait    %CPU   CPU  Command
Average:     1337     15721    0.14    0.00    0.00    0.00    0.14     -  envoy
Average:     1000     25387  100.00  100.00    0.00    0.00  100.00     -  sysbench
Average:     1000     25472    0.85    1.71    0.00    2.28    2.56     -  pidstat


Average: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Average:     1000     25472      1.00    509.39  pidstat
Average:        0         1    126.46      7.54  systemd
Average:        0     26221     24.32      0.14  kworker/2:2
Average:        0     26696     20.06      0.28  chinadns
Average:        0     27579     22.90      0.00  kworker/1:1
Average:        0     28125     26.88      0.00  kworker/0:2
Average:        0     28146    295.02      0.28  kworker/u16:2

从 pidstat 的输出你可以发现,CPU 使用率的升高果然是 sysbench 导致的,它的 CPU 使用率已经达到了 100%。但上下文切换则是来自其他进程,包括非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 最高的 pidstat ,以及自愿上下文切换频率最高的内核线程 kworker 和 systemd。

不过,细心的你肯定也发现了一个怪异的事儿:pidstat 输出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加起来也 就几百,比 vmstat 的 139 万明显小了太多。

通过运行 man pidstat ,你会发现,pidstat 默认显示进程的指标数据,加上 -t 参数后, 才会输出线程的指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wt 参数表示输出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指标
$ pidstat -w -t 1
Average:        0         -     19892     42.17      0.00  |__envoy
Average:        0         -     19893     43.67      0.00  |__envoy
Average:     1000         -     13350  19603.31  51263.25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1  18753.92  54475.00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2  20292.77  49518.67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3  20082.83  55331.93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4  18549.10  67158.73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5  18037.05  61345.48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6  19749.40  50402.71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7  19670.18  61313.25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8  18454.82  57291.57  |__sysbench
Average:     1000         -     13359  19053.92  46153.01  |__sysbench

现在你就能看到了,虽然 sysbench 进程(也就是主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看起来并不 多,但它的子线程的上下文切换次数却有很多。看来,上下文切换罪魁祸首,还是过多的 sysbench 线程。

前面在观察系统指标时,除了上下文切换频率骤然升 高,还有一个指标也有很大的变化。是的,正是中断次数。中断次数也上升到了 1 万,但 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中断上升了,现在还不清楚。我们接下来继续抽丝剥茧找源头。

既然是中断,我们都知道,它只发生在内核态,而 pidstat 只是一个进程的性能分析工 具,并不提供任何关于中断的详细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中断发生的类型呢?

没错,那就是从 /proc/interrupts 这个只读文件中读取。/proc 实际上是 Linux 的一个虚 拟文件系统,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之间的通信。/proc/interrupts 就是这种通信机制 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只读的中断使用情况。

1
2
3
4
5
$ watch -d cat /proc/interrupts
Every 2.0s: cat /proc/interrupts                                          tux-pc: Fri Nov  1 15:17:32 2019

           CPU0       CPU1       CPU2       CPU3
RES:   16866509   15060499   16591268   14734193   Rescheduling interrupts

观察一段时间,你可以发现,变化速度最快的是重调度中断(RES),这个中断类型表 示,唤醒空闲状态的 CPU 来调度新的任务运行。这是多处理器系统(SMP)中,调度器 用来分散任务到不同 CPU 的机制,通常也被称为处理器间中断(Inter-Processor Interrupts,IPI)。

所以,这里的中断升高还是因为过多任务的调度问题,跟前面上下文切换次数的分析结果 是一致的。

现在再回到最初的问题,每秒上下文切换多少次才算正常呢?这个数值其实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CPU 性能。在我看来,如果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比较稳定,那么从数百到一万以内,都应该算是正常的。但当上下文切换次数超过一万次,或者切换次数出现数量级的增长时,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性能问题。

这时,你还需要根据上下文切换的类型,再做具体分析。比方说:

  •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发生了 I/O 等其他问题;
  • 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 的确成了瓶颈;
  • 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用,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 文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碰到上下文 切换次数过多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 vmstat 、 pidstat 和 /proc/interrupts 等工具,来辅助排查性能问题的根源。

Share on

tux
WRITTEN BY
tux
devops

What's on this Page